低壓壓鑄低壓鑄造廠家浙江互利低壓鑄造的工藝
浙江互利低壓壓鑄的基本原理
在密閉的保持爐的熔湯表面上施加0.01~0.05Mpa的空氣壓力或惰性氣體壓力,熔湯通過浸放在熔湯里的給湯管(升液管)上升,被壓進與爐子連接著的上方的模具內(nèi)。熔湯是從型腔的下部慢慢開始充填,保持一段時間的壓力后凝固。凝固是從產(chǎn)品上部開始向澆口方向轉(zhuǎn)移,澆口部分凝固的時刻就是加壓結束的時間。于是就憑借澆口的方向性凝固和從澆口開始的冒口壓力效果得到了完美的鑄件。最后當鑄件冷卻至固相溫度以下便可從模具中取出產(chǎn)品。
低壓壓鑄是使液體金屬在壓力作用下充填型腔,以形成鑄件的一種方法。由于所用的壓力較低,所以叫做低壓壓鑄。其工藝過程是:在密封的坩堝(或密封罐)中,通入干燥的壓縮空氣,金屬液2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沿升液管4上升,通過澆口5平穩(wěn)地進入型腔8,并保持坩堝內(nèi)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一直到鑄件完全凝固為止。然后解除液面上的氣體壓力,使開液管中未凝固的金屬液流坩堝,再由氣缸12開型并推出鑄件。
1一保溫爐2一液體金屬3一坩堝4一升液管5一澆口6一密封蓋7一下型8一型腔9一上型
10一頂桿11一項桿板12一氣缸13一石棉密封墊
低壓壓鑄的工藝規(guī)范包括充型、增壓、鑄型預熱溫度、澆注溫度,以及鑄型的涂料等。
(1)充型和增壓
升液壓力是指當金屬液面上升到澆口,附所需要的壓力。金屬液在升液管內(nèi)的上升速度應盡可能緩慢,以便有利于型腔內(nèi)氣體的排出,同時也可使金屬液在進入澆口時不致產(chǎn)生噴濺。
(2)充型壓力和充型速度
充型壓力Pa是指使金屬液充型上升到鑄型頂部所需的壓力。在充型階段,金屬液面上的升壓速度就是充型速度。
(3)增壓和增壓速度
金屬液充滿型腔后,再繼續(xù)增壓,使鑄件的結晶凝固在一定大小的壓力作用下進行,這時的壓力叫結晶壓力。結晶壓力越大,補縮效果越好,最后獲得的鑄件組織也愈致密。但通過結晶增大壓力來提高鑄件質(zhì)量,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采用的。
(4)保壓時間
型腔壓力增至結晶壓力后,并在結晶壓力下保持一段時間,直到鑄件完全凝固所需要的時間叫保壓時間。如果保壓時間不夠,鑄件未完全凝固就卸壓,型腔中的金屬液將會全部或部分流回批捐,造成鑄件“放空”報廢:如果保壓時間過久,則澆口殘留過長,這不僅降低工藝收得率,而且還會造成澆口“凍結”,使鑄件出型困難,故生產(chǎn)中必須選擇一適宜的保壓時間。
(5)鑄型溫度及澆注溫度
低壓鑄造可采用各種鑄型,對非金屬型的工作溫度一般都為室溫,先特殊要求,而對金屬型的工作溫度就有一定的要求。如低壓鑄造鋁合金時,金屬型的工作溫度一般控制在200~2500C,澆注薄壁復雜件時,可高達300~3500C。
關于合金的澆注溫度,實踐證明,在保證鑄件成型的前提下,應該是愈低愈好。
(6)涂料
如用金屬型低壓壓鑄時,為了提高其壽命及鑄件質(zhì)量,必須刷涂料;涂料應均勻,涂料厚度要根據(jù)鑄件表面光潔度及鑄件結構來決定。